本报讯(记者 赵宏韵 陈晨)为什么要读巴金?“因为值得和需要。”苏光文教授的《我读巴金》讲座的开讲,标志着该院2007年学术活动月暨周五论坛正式启动。
“巴金先生是20世纪社会的见证者、参与者、推动者,是一本20世纪的百科全书。”苏教授对巴金先生给予高度评价。
对此,苏教授认为,巴金先生的著作值得大家品读,尤其是中文专业的学生,更不能忽略。苏教授强调,在读巴金著作时,要采用纵向(以人物为主)和横向(以理念、主题为主)交错的方法。
在讲座中,苏教授着重谈了巴金对20世纪中国历史两个阶段的影响。
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前,这个阶段是他的创作最活跃,《激流三部曲》、《爱情三部曲》就是在这个阶段创作的。苏教授认为,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希望让“人”从传统社会的束缚和压抑中解放,从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秩序中解放。“他的强烈激情,对青春的渴望让他成为“五四”精神的最好象征,而他对于‘人’的持续探索也让当时青年为之震撼。”苏教授说。
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之后,这个阶段,他的代表作是五卷《随想录》,这些短章是巴金对于“新时期”学问的重要贡献。苏教授认为,这个阶段巴金的作品对“文革”和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伤害做了深入的反思,重新提出了“人的解放”的观念。“这种解放的要求,这种不间断地探索和表现‘人’对美好世界的追求,正是巴金的写作最让人感动的一面,也是‘现代性’学问的启蒙精神的最好表征。”
“‘讲真话’是巴金固执的信念,也是令世人最尊崇巴金先生的品质。”苏教授在讲座中谈到。苏教授先容说,在当时的社会“讲真话”很难,但巴金先生坚持“讲真话”,他的坦诚无伪,显示了一个作家的精神世界的力量,这也使他成为在“新时期”文学中的一个“五四”长者。
据悉,今后每周五,文学与资讯传播学院都将举办学术讲座,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、教授来校讲学。另外,还将会有优秀学生登台开讲。